“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衡南县有贫困人口56521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2424人。如何将这些贫困劳动力转化为有效生产力,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至关重要。今年来,衡南县充分发挥就业扶贫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主导作用,努力让所有的贫困劳动力通过就业扶贫走出困境。
突出就地就近,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7月16日,走进衡南县泉溪镇喇叭堰村,四处散落的绿色植被带来了勃勃生机。黄祖莲和他的同伴们正在一处山头给大片的大雅柑锄草。
去年,衡南县确定了衡南县永福生态农业、碧峰农业等扶贫基地31家,今年将预计增加至40家,确定创业就业示范村17家。
黄祖莲是泉溪镇喇叭堰村上小村组贫困户,因老伴患肺气肿病致贫。2016年8月份,黄祖莲搭上衡南县就业扶贫“快车”,来到衡南县永富生态农业务工。像黄祖莲这样在基地上班的贫困户还有数十人。
黄祖莲的主要工作是给大雅柑、沃柑除草、施肥。“以前就在家里种两亩田糊口都难。这两年我在家门口上班还可以照顾家里,一年有2万多的收入,基本可以保证家里的开支。”
今年,衡南县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大型招聘活动,创建“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及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解决贫困户务工难题。
衡南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刘许兵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在全县26个乡镇(包括3个片区服务中心和1个办事处)都举办招聘会,为全县贫困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刘许兵介绍,衡南县人社局着力做好“任务、稳岗、责任”三个清单,让乡镇劳务站工作人员上门入户精准识别贫困劳动力底数,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电子信息档案,掌握贫困户6个月以上的稳岗信息,并与乡镇劳务站签订就业扶贫工作责任状。
为了带动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衡南县将扶贫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融合,扶持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大力培养职业农民,着力打造“公司(合作社)+农户”就业模式,今年,这类依靠这类就业模式安置贫困劳动力约5000余人。
突出就业培训,让贫困劳动力捧牢就业“饭碗”
今年,衡南县根据贫困群众“缺什么补什么”的现实需要,精准制定培训“菜单”,大力实施精准培训就业岗位,先后开展市场需求紧缺的工种技术培训2000余人次。同时,依托衡阳技师院校、衡南县职业中专和衡南工业集中区优质企业、创新创业个体等资源,组织开展体验培训学习20余期1200余人次。
泉溪镇喇叭堰村铁铺组罗为香,去年6月份参加了衡南县果蔬种植培训班,学习剪枝、施肥、杀虫等技术,为了让贫困户安心培训,培训期间都会发补助工资。参加精准培训后再加上实际操作,现在罗为香俨然成了一个技术“专家”。
7月16日,正在衡南县永福生态农业瓜果基地忙活的罗为香向记者介绍:“你看,就拿这个施肥来说就大有学问,距离根部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施肥开沟的深浅也很有讲究。”
通过技术培训,村民种植蔬果产量、质量大大提升。罗为香自豪地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种西瓜亩产值低,几亩西瓜地也就卖几百块钱,通过培训后,今年我家的西瓜卖了几千块呢!”
今年来,衡南县就业扶贫着力抓好“三个精准”“三个创新”“三个融合”,让老百姓有了获得感。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培训、精准帮扶让就业贫困人员有盼头;通过创新就业岗位、创新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模式,让就业贫困人员有支点;通过创建“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与开发“公益性”岗位相融合,解决困难人员就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融合;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与劳务输出就业相融合,让就业贫困人员切实受益。
“就业扶贫一定要出实招,今年我们大力推行‘311’就业扶贫工程,保证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3次职业介绍,1次就业指导,1次免费培训机会。针对贫困户实际情况,提供不同工作岗位,让贫困户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衡南县人社局长邓河平说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就业扶贫过上踏踏实实、安安稳稳的日子。(文/张奇平 邹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