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故事】科技养蜂大户的甜蜜致富经

湖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办网站 www.hnsfpb.gov.cn 时间:2018年07月17 【字体:

  

  “嗡嗡嗡……张明娴熟地从蜂箱取出一脾蜂蜜,用刮刀切下几小块递给现场观众,接着把这脾蜂蜜放到分离机里,手工均匀摇动分离蜂蜜,现场的小朋友竞相抢过分离手把,洋溢着甜蜜的氛围中……”7月15日,泸溪县浦市镇岩门溪村张家蜂蜜园一场独具特色的“采蜜节”热闹非凡。

  张明,是远近闻名的“蜂王”,黝黑的肤色、方正的国字脸,昼夜在蜂场里穿梭忙碌。近年,张明通过养蜂发家致了富,经常上门为邻村老乡义务传授科学“养蜂经”,一提起张明,乡亲们竖起大拇指夸他。

  “小小蜜蜂引富路”

  2013年,在外打工的张明,由于父亲的一场重病让他毅然回乡。他把打工几年攒下的积蓄和向亲戚筹30万元,开始了养殖湘西水牛。但由于不懂技术,投入的资金石沉大海,不见波澜不声。

  “那时家里内债未清,外债催还,眼瞅着他天天愁眉不展,头上长满白发……”妻子郑慧林回忆起来颇有感悟。

  天无绝人之路,一天,张明上山砍柴, 看见一位七旬的老师傅,从怀化溆浦追寻花季而来,租了卡车带了50多箱蜜蜂,搭上简易棚子,安营扎寨。

  张明反思,“一位70岁的老人不远百里来这里养蜂,我守着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用呢?”

  经过两个月的交往,老师傅看到张明勤奋吃苦、甘于寂寞,决心把他50多年的“养蜂技术”传授给这一见如故的年轻人。

  “甜蜜产业开富门”

  “蜂帽裹得严严实实,仍被蜜蜂蜇得浑身红肿,眼睛都无法睁开,嘴巴浮肿,口齿不清……”张明第一次与蜜蜂亲密接触难堪回忆。

  “养蜂怕蜂,不如不养。”师傅平静地说。他跟随师傅潜心学习3年养蜂技术,早已出师的他,仍自谦是个学徒。

  “我养的是意大利蜂和中华蜂”每每问起养蜂的故事,他总会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意大利蜂,产量高,一个花季取一次蜜,一年内可以取3月份油菜花蜜、5月份的洋槐花蜜、7月份的荆条花蜜和9月份五倍子花蜜。

  中华蜂为本土蜂种,一年取一次蜜,俗称“百花蜜”,10月底期间开取野菊花蜜,品质纯正浓厚,广受青睐。蜜蜂越冬,温度不低于15℃,每箱留足10斤左右蜂蜜,来年油菜花开前蜂箱清理干净再让蜜蜂采蜜,保证蜂蜜纯正。

  师傅告诫他,“即使经验再丰富,也不要忘了学习。”为此,他订阅《蜜蜂杂志》,每天抽时间学习养蜂技术,一些好的做法,他会拿笔记下,不断实践。

  如今,张明蜂蜜园已发展到200多箱,年收入近30万元。

  “产业甜蜜富万家”

  如何拓展销售?张明深知,要做大蜂蜜产业,还有很长的路。他学习电商销售,在网上设计标识标牌,并在朋友圈、微店、泸溪同城等平台上广泛售卖,目前,产品已畅销上海、北京、广州、福州、长沙等地。

  为提高知名度,他特地举办“采蜜节”,并邀请县电视台采访和走玩泸溪微信公众号现场直播等新颖方式宣传,当天观众达600余人,现场的蜂蜜销售一空。

  “张家蜂蜜园的蜂蜜销售开通绿色通道,保证第一时间送到客户手中,”活动现场泸溪邮政分公司谭红梅满口地保证。

  目前,岩门溪村已有张平生等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跟张明学习养蜂技术,养起蜂蜜,户均年收入3万元入账,今年底完全可以脱贫摘帽了。

  “浦市古镇老张家蜂蜜园商标注册已获批准。下一步,我计划成立村养蜂专业合作社,组建起科技养蜂基地,安置400以上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劳动致富,实行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股份分红利,让更多的贫困乡亲享受到甜蜜的幸福生活。”张明信心十足地说。(文/向民贵 胡家星 张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