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湖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办网站 www.hnsfpb.gov.cn 时间:2016年08月18日 【字体:

  自习总书记视察调研花垣县十八洞村以来,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我县突出产业扶贫,通过内培外引,先后涌现出德农牧业、兴盛公司、五龙公司、羽丰鸽业等一批扶贫龙头企业,成为引领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和带领贫困对象脱贫的生力军,实现了产业转型、园区壮大、企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民脱贫的“多赢”局面。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4%下降到17.8%,2015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6276元,比2013年增加1373元。

  一、“矿业转农业”,矿企转型引领脱贫产业转型。花垣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锰、铅锌矿储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第3位,有“东方锰都”“有色金属之乡”之称。近年来,我县加快转型发展,着力破解“一矿独大”困境,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县内工矿企业“退二进一”投入绿色生态农业。规划建设了占地68.5平方公里、总投资50.7亿元的湖南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花垣核心区),着力建设“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累计完成投资10亿多元,并以园区为载体,引导由“矿老板”转型经营的德农牧业、苗汉子合作社、兴盛公司、五龙公司、羽丰鸽业、梓鑫玫瑰合作社等31家企业及合作社入驻园区,已建成猕猴桃基地3200亩、优质稻基地1.2万亩、蔬菜基地2.6万亩、烟草基地8000亩、红茶基地3000亩、油茶基地4000亩、花卉基地2300亩、牧草基地3500亩、虎杖等中药材基地7200亩,园区获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带动近2万农民务工就业,成为我县精准脱贫的强大引擎。全县“矿老板”和工商企业主转型从事农业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开发的企业达100多家,其中兴盛公司五香菜芯等“苗外婆”系列产品获评2014年中国中部国际农博会金奖,德农牧业的“德农牛肉”成为中国第七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指定食品,北欧玛公司的鱼籽酱成功出口欧盟。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形成了烟叶4万亩、蔬菜10万亩、中药材1万亩、湘西黄牛2万头、鲟鱼30万尾、乳鸽50万羽等特色种养规模,成功获评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省油茶产业重点县、国家级肉牛养殖示范基地等称号,三次产业结构由2013年的9.1:64.3:26.6调整为2015年的10.9:55.1:34.0。

  二、“老板带老乡”,政府引导开展精准帮扶。通过政府引导,根据贫困现状,因户施策,依靠扶贫龙头企业和大户示范带动,开展脱贫产业开发,驻村帮扶等,带领贫困群众同奔小康。一是扶贫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开发。通过“政府扶助,企业带动,群众发展”的政、企、农三位一体关系,形成了多元化的“公司+农户”扶贫产业发展模式。德农牧业通过“7+1”(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科技+保险+金融)的经营模式,大力推进湘西黄牛产业化建设,目前,公司已在湘西州内流转土地31175亩,改良天然草场37万亩,建立家庭牧场652个,配送能繁母牛19560头,存栏母牛39530头,建成了年产2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逐渐形成从基地到餐桌、从深加工到市场的产业链体系,2014年,公司被评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带动养殖户5022户。二是扶贫龙头企业破解“卖难”难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提高产业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老百姓农产品销售难题。兴盛公司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20万吨果蔬加工项目,在全县8个乡镇与1000余户农户(含贫困户283户)签订3万亩萝卜、大头菜等蔬菜种植合同,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5800多元。三是扶贫龙头企业参与驻村帮扶。开展“千企联村”等活动,三立、太丰、东矿、德农等10家企业分别派出工作队员进驻花垣镇卜如坪村、民乐镇两河村、猫儿乡铅厂村等10个村驻村扶贫,累计为贫困村支持和协调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东矿集团驻花垣镇卜如坪村工作队筹措资金40余万元,修建了占地22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

  三、“资金变股本”,创新模式助推贫困群众脱贫。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不强、扶贫资金到户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等问题,引导产业扶贫资金、扶贫对象帮扶资金通过股份合作、委托帮扶等形式加入龙头企业进行产业建设,形成 “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新模式。创新股份合作扶贫模式。2014年,由十八洞村试点与县苗汉子合作社进行股份合作,苗汉子合作社出资306万元占51%股份,国家财扶资金支持村民和村集体出资294万元占49%股份,采取“跳出十八洞村建设十八洞产业”的思路,在湘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花垣核心区)流转土地1000余亩开发猕猴桃基地,项目见效后,十八洞村群众人均可年分红50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50余万元;2015年,该公司复制推广股份合作模式,在农业园区流转2000亩土地,带动双龙镇等3个乡镇2352户9444名贫困人口组建新股份公司发展猕猴桃产业。创新委托帮扶模式。县扶贫开发办与县内3家龙头企业签订委托帮扶协议书,明确受托方通过购买扶贫社会服务后对贫困户的帮扶责任,同时附上帮扶贫困户的名册,从2015年开始,德农牧业、恒远公司、兴盛公司等龙头企业按每人每年分红金额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连续7年帮扶贫困户2191户6697人。

  四、“农民成市民”,企业带动拓宽脱贫致富门路。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进入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平台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贫困农民华丽变身,成为既有流转金,又挣工资的“新农民”。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土地流转,农民变成“双薪族”。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采取“农民自愿、合理流转”的原则将土地向规模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和无公害农业龙头企业集中,有效激活了土地和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产生了土地集约利用和农民增收两大效果。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5.81万亩,涉及农户1.5余万户,土地流转租金每亩年均达400元。与此同时,400余家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雇佣贫困农户5000多户,年户均工资1万元左右。“失地”农民一边获得土地流转收入,一边家门口务工赚钱,成为“双薪族”。扶贫龙头企业带动技能培训,农民变成“创业者”。紧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科学种养殖技术、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等方面,全面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力度,并从生产资料、技术服务等方面予以帮扶指导,促进贫困群众向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转变,全县通过龙头企业,累计培训3万多人次,羽丰鸽业肉鸽繁殖43天自然生产周期缩短至10天等一批专利技术向贫困户免费推广,涌现出党的十八大代表田金珍等一批创业能人。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劳动力转移,农民变成“产业工”。鼓励县工业集中区、农业科技园区及各乡镇专业合作社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按1000元/人/年的标准给用人单位予以奖励。对100人以上的规模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达企业总人数30%以上的,年终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并授予“精准扶贫爱心企业”称号。对创业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3-5人、6—10人、11-20人、20人以上并稳定就业一年上的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5万元、8万元的奖励。在政策的引导下,目前全县已转移就业7.5万余人,其中2.2万余名贫困农民从土地上“解放”走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人均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

                                                                                  (作者:中共花垣县委书记 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