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阳:“互联网+扶贫监督”为精准扶贫加装“瞄准镜”
近年来,麻阳苗族自治县先行先试,在全省首创“互联网+扶贫监督”平台。截止2月底,平台共发现问题线索20429条,清退不符合扶贫条件人员2821人,清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561人,取消52户危房改造资格,立案39起,挽回经济损失达3000余万元。
一、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大数据库。由县纪委牵头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建立互联互通三大数据库。一是依托各部门数据信息建立车辆、房产、商业门面、财政供养人员及直系亲属基本信息、死亡人员等12大系统基础数据库;二是将基础设施建设、惠民补贴发放、城市和农村低保户的评定等34类民生项目、12大类107项民生资金,分类逐项录入平台,建立民生资金数据库;三是把全县87559名贫困人口按户进行登记汇总,建立贫困人口数据库。
二、大数据比对分析,发现核查问题。将贫困人口数据与系统基础数据及民生资金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甄别出“四类对象”、死亡人员等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2943人。县纪委以督办件形式,把比对结果反馈给县扶贫办。县扶贫办迅速下发比对结果核查表,要求各乡镇一人一表,逐一核对。对系统比对有误,确实符合识别标准的,要求提交调查情况详细说明。通过核查,全县最终清理出不符合识别条件对象户2821人,其中“四类对象”2417人,已死亡人员404人。
三、前台信息公开,便民查询监督。平台前端共设立扶贫政策、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四个模块。在扶贫政策模块中,把各类扶贫政策按照中央、省、市、县进行分类归档,群众随时可查。在精准识贫模块中,将全县8755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按乡镇、村(社区)进行公开公示,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开通贫困户信息直报功能,未纳入建档立卡系统的贫困群众可自行填报信息,申请纳入贫困人口识别系统。2016年,通过调查核实,该县按程序新识别纳入贫困户26户102人。在精准扶贫模块中,设立“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教育助学”“金融扶贫”“社会兜底扶贫”“转移就业扶贫”“医疗救助”“生态补偿”“驻村和结对帮扶”等9个子模块,相关项目资金、受益人员以及干部结对帮扶情况进行全面公开。在精准脱贫模块中,将全县脱贫人口的帮扶措施和脱贫时间按户进行公示。该县开通了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在全县18个乡镇、3个试点村、2个涉农单位各配置了1台终端查询机,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实时查询、投诉与举报。
四、三级监管联动,问题快查快办。组建县乡村三级监督机构,在县级设立“互联网+扶贫监督”工作领导小组,18个乡镇设立监督组,221个村(社区)设立监督小组。每一级都有专人负责平台的管理维护、信息数据收集录入,每个季度更新一次数据。为实现问题快查快办,前台界面设有“投诉处理”“你呼我应”“监督机构”等群众查询监督功能键。群众在前台发现问题即可举报和投诉,县纪委信息中心在后台根据“属地管理”原则,把举报、投诉意见分配至相关单位,相关单位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处理及回复工作。
(根据麻阳县扶贫办有关材料整理)
新宁:298个工作队进村
实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
新宁县出台新的脱贫攻坚考核奖惩机制,对今年计划出列的贫困村,全部由县级领导联点,并由乡镇加派一名干部,与工作队一起驻村帮扶。全县298个行政村实行驻村帮扶全覆盖,工作队负责人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且每个月住村时间不少于20天。县里要求第一书记党组织关系转到村,食宿在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工作队队员实行指纹打卡考勤和GPS定位。对参与脱贫攻坚的干部,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的进行奖励,对未完成当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进行处罚,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成绩特别优秀的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
(根据新宁县扶贫办有关材料整理)